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6-11-17 08:55:43 来源: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正在创造出一个个精彩而神奇的中国故事。当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国际社会也迫切需要了解东方巨龙的沧桑巨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建构与中国故事相联系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任何一种新的话语体系之所以能够建构起来,是因为支撑这一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具有与众不同的崭新内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需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内涵作出准确而规范的科学解读。这是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得以成功建构的基本要求。讲好故事,需要讲清楚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完整地讲好中国新故事,也需要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和理论逻辑。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而清晰认识,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故事的种种误读。

  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机统一。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充分结合和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对外话语体系的指南针和方向盘,要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像“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话语创新,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学术话语侧重于从学理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研究,解析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学术研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生搬硬造、玩弄概念,对西方的学术成果也要给予批判的吸收和借鉴。大众话语是广大民众的日常用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智慧,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集中反映。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做到“听得懂,记得住”,达到“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积极效果。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一是要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讲清楚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制度原因。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优势所在,着力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加工,将其上升至话语体系。二是要联系中国历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三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

  选取当代中国的典型案例,加强个案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让国外受众能摆脱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的话语霸权和陷阱,听懂中国人所讲述的内容并产生兴趣。以往对外传播中的大而化之的工作总结或一般汇报式的宣传手段,难免会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困惑与误解。实际上,国外社会在关注当代中国发展时,其兴趣点是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局部的微观视角切入,逐步进行针对性的总体剖析。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契合国外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力求小中见大、生动活泼,与国外话语实现有机对接,并借助新媒体的包装宣传等多种形式,将令人信服的具体发展经验和成果介绍给世界,呈现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真实面貌。

  加强对外交流机制,切实加强“走出去”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因而要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提高“走出去”的层次、深度与广度,在鼓励国外各界人士到中国实地见证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现状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家,外语能力远远达不到国际交流的要求;而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对于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又知之甚少,因此在国际交流中难免出现国内有价值的观点无法传递给世界、别国有益的研究成果不能被国内消化吸收,甚至出现有理说不清的状况。这就要求培养大批既通晓中国实际、又了解世界大势,同时还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使一系列具有当代中国风范的精髓性思想观点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赢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认同。

 


往期回顾
Baidu
sogou